您所在的位置: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新型装饰材料 新媒述评:中国解决“葬不起”问题仍须努力

新媒述评:中国解决“葬不起”问题仍须努力

  来源:新型建材网 有151人浏览 日期:2017-04-05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参考消息网4月4日报道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4月3日发表题为《大城市墓地价居高不下民众死不起葬不起》的文章称,延续千年来的墓葬,并不仅仅是殡葬的问题,更多关系到人文、历史、民族、血脉等诸多因素,墓葬观念延续了千年,需要时间去潜移默化来改变。

北京退休工人李艳(化名)去年花了6.28万元人民币在远郊为病逝的丈夫买下一块0.88平方米的墓地。对李艳来说,买墓地的交易绝对是卖方市场,六万元的价位在墓地朝向、墓碑用材等方面几乎都没有选择的余地。

她说,曾考虑海葬、树葬等方式,但想到“亲戚、街坊邻里背后会指指点点”,最终还是选择保留亲人骨灰的墓葬。文章称,在房价备受诟病的北京,远超房价的墓地让普通市民深感“死不起”的压力。据中国殡葬绿皮书调查,2015年,北京墓地价格从低档的4万元到高档的几十万元不等,而年均涨幅基本都在25%以上。涨幅惊人,却不缺行情。

北京现有33家公墓,不少知名公墓多年前就已售罄。根据有关政策规定,今后不再批建新公墓。这意味着人口老龄化的北京,墓地势必还会涨涨不休。葬在特大城市昂贵,于是有些“死不起”的家庭不得不选择“生在北京、葬在河北”。这种现象不仅带动了北京周边“异地墓”的热销,还惊现北京人到周边城市购民宅“当墓地用”。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河北市民对本报说,当地低廉的房价确实吸引了不少北京买家,“一套位置、结构不好的百十平方米的商品房售价不到30万,比只有20年产权的北京墓地划算多了”。文章称,不仅北京等大城市面临墓地危机,对于每年有接近1000万死亡人口的老龄化人口大国,“无地可葬”是个全国性难题。据绿皮书调查,中国大部分省市的墓穴将在十年内售罄。

其中,广东、山西、山东等省份现有墓穴的供应年份不足5年。在墓地紧缺、价格节节攀升、民怨沸腾的背景下,2016年,民政部、国家发改委等九部委联合发文倡导不留骨灰的新型安葬方式。文章称,作为首都,北京不遗余力地推行节地葬法,政府对骨灰海葬提供补贴,并为“自然葬”全额埋单。自然葬用可降解的骨灰盒,不建墓基、墓碑和硬质墓穴,只有一块可以统一存放或带走的纪念碑供逝者家属凭吊。纪念碑上有二维码,亲属可由此了解逝者的生平。

此外,树葬、花葬、草坪葬等节地安葬方式,也都在政策补贴范围内。不过,除了补贴力度较大的海葬近年来增长比例较明显外,树葬、花葬、草坪葬等方式民众认可度并不高。仍为市民首选墓葬的公墓价格则由市场来定,使用期限为20年,到期后需缴纳购置费约5%的管理费。文章称,在供需不平衡的背景下,仍相信“入土为安”的普通市民只能从经营性公墓市场上购买高价公墓。

殡葬研究学者范英受访时表示,很多中国民众仍有“入土为安”的观念,“政策制定有必要顺应民情民意,为普通市民提供保障性公墓”。范英在2008年就提出过“经济适用墓”,指由政府出面为城市低收入群体建立保障性墓地,但并未得到广泛推广。

他也指出,中国殡葬业总体上仍是国家垄断:“不让你去做,但是又允许有人去做,(墓地价格)只会越来越高;如果放开,都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则准入,大家就不会乱套,现在有很多的空子,需求又没有解决,有钱人多的是,想赚钱的也多的是,最后放在一锅煮。”他强调,延续千年来的墓葬,并不仅仅是殡葬的问题,更多关系到人文、历史、民族、血脉等诸多因素,墓葬观念延续了千年,需要时间去潜移默化来改变。
 

本公司办理正规企业 ISO认证、 信用评级AAA认证 价格实惠 并赠送大礼包

联系人:商先生 手机:18231500232  

网站https://www.xxjcwmall.com/

命中缘(北京)电子商务公司 https://www.xxjcwmall.com/ 

新型建材网https://www.xxjcwmall.com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微信

关注新型建材网官方微信账号:“新型建材网”,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