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新型装饰材料 海边“风言风语”将变为新能源

海边“风言风语”将变为新能源

有118人浏览 日期:2017-01-11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芳草萋萋,水碧天蓝,空气透明,阳光普照。当人们回望遥远的乡村记忆,寻找失落的绿色家园时,最新公布的《上海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却为大上海勾勒出了一幅实实在在的生态家园。

    自然环境与现代都市可以完美组合!接下来,请戴上最新的“HEAD”望远镜(“引领工程”),穿越“时空隧道”,看看未来15年将要在这座城市真实上演的“生态大片”——资源节约、环境优美的生态上海。

    海上升起“大风车”

    煤炭易污染,太阳能“靠天吃饭”,石油天然气资源连连告急。什么才是高效清洁的节约型新能源?据上海中长期科技规划起草专家之一、上海交通大学能源研究院院长黄震介绍,海边浪涛中的“风言风语”将成为未来15年上海大力发展{TodayHot}的新能源之一。风从东海来!15年后,崇明、南汇、奉贤等近海海域,一座座20多层楼高的发电“大风车”直插海底,耸立入云,犹如一只只“扩风喇叭”,“网住”的风能超过海面风力的几倍甚至十几倍。

    风转风轮,风轮发电,搭载先进的海上输电系统,配备海上风电机组基础结构及耐腐蚀性能等先进技术,浪涌不息,海风呼啸间蕴含的巨大风能将成为驱动上海新一轮发展最闪亮的能源“明星”。

    家庭氢能“发电厂”

    冰箱空调、淋浴器……生活现代化,家用电器却“急吼吼”大口“吞电”,供电紧张时,再智能的家电装备也只能瘫痪。如果家庭自有“发电厂”,高峰时自给自足,晚间供给中心电网,岂不两全其美!“氢,能让家庭发电美梦成真!”

    同济大学氢能技术研究所所长马建新告诉记者,氢是一种“零排放”型清洁能源,从水、天然气、农作物等自然物质中可以轻松制取,与氧电化反应后生电,放水,无污染。只要在家庭煤气管道中加装一只“小匣子”,外观酷似燃气热水器,分流出的部分煤气却能生氢发电:白天接济家庭用电,晚间发电赚钞票。

    道路变成“静悄悄”

    谁说“车水马龙”一定噪声喧天!2020年,高架、马路的“性情”越来越“娴静”。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院长孙立军将带领课题小组实验道路减噪的各种可行方案:粉碎废弃橡胶轮胎,掺进路面材料,增加路面柔性可减噪吸音;改变道路材料结构,加大材料孔隙,能有效吸收车胎路面间的摩擦震动,直接降低噪音达3至5分贝……

    “其实,很多生态技术无需高精尖,只要生态观念深入人心,项目工程设计之初,规划之前慎重考虑人居状态、自然环境和产业循环等生态因素,就能大大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微信

关注新型建材网官方微信账号:“新型建材网”,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相关评论